冬至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为了庆贺冬至节,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。而各地的庆祝方式多与饮食有关,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冬至食文化。细细数来,颇具趣味。广东冬至肉■冬至大过年 广东冬至肉对广东人来说,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,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,所以,广东人有句话叫“冬至大过年”。据介绍,冬至这天,大多数广东人都有“加菜”吃冬至肉的风俗。其中,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。全家人在祭祖之余,准备一桌大鱼大 肉、腊肉腊肠,谈笑风生地吃一顿,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,大吉大利。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。为此,各家超市精心设置了红红火火 的腊味坊,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肉、腊肠、腊鸭、火腿、咸肉、熏肉等,不仅有散装的,还有袋装的,让市民各取所需。为了吸引市民购买,有的超市还派出工 作人员,在超市外面摆起腊味品摊档,向过路的市民销售腊肉制品。潮汕甜丸■潮汕祭祖先、吃甜丸在潮汕地区,冬至又称“小过年”,是民间一个大节日。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、鸡、鱼等三牲和果品,上祠堂祭拜祖先,然后家人围桌共餐。在沿海地区,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,为渔民祈福,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。潮汕有“吃了冬节圆多一岁”之说,其中“冬节圆”就是汤圆了,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,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。在很久以前,这些甜 丸不仅是用来吃,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、屋梁之上,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,预示明年丰收、全家团圆,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。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,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。北方吃饺子在我国北方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?饺子原名“娇耳”,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,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。东汉末年,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,耳朵都冻烂了,于是发明了“祛寒娇耳汤”,其做法是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,煮好后再把这 些东西捞出来切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“娇耳”,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,每人两只娇耳,一碗汤。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,血液通畅,两耳变暖,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。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。大年出一,人们庆祝新年,也庆祝烂耳康复,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,并称之为“饺耳”、“饺子”。此后,“祛寒娇耳汤”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。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,人们吃着饺子,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。所以,现在又有“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”的说法。上海汤圆■上海家家吃汤圆旧时上海,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,来庆祝冬至的到来。用糯米粉做成面团,里面包上各种馅料,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。苏州馄饨■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,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,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,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遗俗。在冬至,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。相传,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,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。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,连声问:“此为 何种点心,如此鲜美?”西施想: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,便随口应道:“混沌。”后来,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,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。长沙猫乳■长沙人做“猫乳”长沙民间以冬至为起点,九天为一个时间段,作有《数九歌》曰:“初九二九,相逢不出手(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);三九二十七,檐前倒挂笔(冰柱);四九三十六,行人路途宿(回家过春节);五九四十五,穷汉阶前舞(赞春、送财 神);六九五十四,枯桠枝发嫩刺;七九六十三,行人路上脱衣裳;八九七十二,麻拐子(青蛙)田中嗝;九九八十一,脱去蓑衣戴斗笠。”由于冬至曾为农事节气之首,有其特殊内涵,史称冬至为“亚岁”,长沙俗谓“冬至大如年”。冬至前一天叫“小至”,小至之夜,旧有全家团圆聚晚宴,叫“二除夜”或“冬除”;有的晚宴上吃馄饨,馄饨与“浑沌”谐音,意谓冬至为开天辟地的纪念日,取“浑沌初开,乾坤始奠”之说。冬至又称“冬节”,长沙旧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习俗,届时杀猪宰羊,大办“冬至酒”。举行祭祀仪式时,年长者不惜远道跋涉回乡,入祠祭祖。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习,只 能男性参加,妇女不能入席。已婚妇女于是日回娘家,夜晚必须赶回婆家。这一天各家还有吃糯米饭的习俗,谓可润皮肤,防手脚冻裂。长沙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,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,然后用木屑、谷壳、橘皮、花生壳熏烤,或挂柴灶上熏烟,至其色金红,叫“冬腊肉”,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。冬至日做霉豆腐,俗称“猫乳”,为长沙地方特产之一。是日采制的桑叶为正宗冬桑叶,解热明目。银川“头脑”■银川“头脑”也能吃银川有个习俗,冬至这一天喝粉汤、吃羊肉粉汤饺子。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——“头脑”。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,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、熬汤,熬好后将蘑菇捞出;羊肉丁下锅烹炒,水汽炒干后放姜、葱、蒜、辣椒面翻炒,入味后将切好的蘑 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,然后用醋一腌(清除野蘑菇的毒味),再放入调和面、精盐、酱油;肉烂以后放木耳、金针(黄花菜)略炒,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,汤滚开 后放进切好的粉块、泡好的粉条,再加入韭黄、蒜苗、香菜,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。这锅汤红有辣椒,黄有黄花菜,绿有蒜苗、香菜,白有粉块、粉条,黑有 蘑菇、木耳,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,香气扑鼻,让人垂涎欲滴。冬至,老百姓叫鬼节,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,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。 早上吃不下饺子,就买吊炉三尖饼子、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。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,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,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。在外地很少见这样 香辣可口的饺子,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。杭州年糕■杭州人一天三顿吃年糕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。每逢冬至,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。在饮食上,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,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、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。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,寓意年年长高。中华大地上的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,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。的确,冬至是阴极之至,阳气始至,在此之后 又有小寒、大寒和数九接踵而至,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。因此从冬至之后冬季要多注意保暖,在饮食上也要多食温热食物,增强御寒能力。台湾九层糕在我国台湾,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。用糯米粉捏成鸡、鸭、龟、猪、牛、羊等象征吉祥如意和福禄寿的动物,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,用以祭祖,以示不忘老祖宗。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日,集中到祖祠中,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,俗称“祭祖”。祭典之后,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。福建:搓丸“冬至霜,月娘光;柏叶红,丸子捧。”这是关于冬至的一首儿歌。《八闽通志》载:“前期糯米为丸,是日早熟,而荐之于祖考。”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“甜丸子”祭祖的民俗。“搓丸”手艺细巧,晋江深沪、石狮祥芝、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,搓丸速度快、质量好,粒粒小如鱼目珠子,令人赞叹不已。在搓冬节丸的同时,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,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,俗称“做鸡母狗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