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,福州风味小吃的售卖都在陌头巷尾设摊,或者挑担叫卖。说到挑担小吃,老年福州人都难免想起“敲敲担”那熟习而亲热的声音,它是以敲打竹筒兜揽顾客的鱼丸烹食担。
福州鱼丸是一种包馅丸子。来源于清初,已有300多年的汗青,其制法奇特,色清质美,原料讲究,用鱼肉为皮,用猪肉为馅。鱼丸原名七星鱼丸,由于他浮在汤上,如同星斗摇曳于太空之中,加些葱花装点,益见色清如玉。
“敲敲担”结构简略,设计制作却很精致。其骨架以竹为主制成,呈两端高、中心低的马鞍型,一头是锅灶,燃料用的是干柴,另一头的结构如小型的碗柜,上中下三格,底层抽屉里放着鱼丸,上格摆着碗、匙、筷和油盐调料等物。中格就是小贩的工作台了。这种担子的特色是现煮现卖,所以锅内永远是一锅热气氤氲的滚水,灶中的柴火也是长明不熄的,火不太旺,是文火。
每到夜幕降临,“敲敲担”便穿街走巷,以清脆、婉转的竹筒声取代叫卖声。担主来于郊区乡间,一般是面相诚实浑厚的中年人,围一条蓝布围裙,有点如戏台上的店小二,不声不响地打理生意,默默地烹调鱼丸,默默地奉侍顾客,从来不与人争吵,也很少同人说笑,生意做得老少无欺。
夜深了,吃上一碗鱼丸,清新开胃,别具风味。菜花金黄时节,福州文人春游,常雇一副“敲敲担”一同前去。先品茗,携一砂罐,以铁叉起,悬于灶火上,加柴火煎茶。然后热酒煮鱼丸果腹。
上个世纪50年月初期,福州还可以看到不少带有锅灶的鱼丸烹食担,夜深时分,出没于陌头巷尾,婉转的“梆梆梆”声,飘扬在安静的夜空之中。此刻,“敲敲担”如《广陵散》般,成为尽响了。(李玉林)